闪电狗
![]() |
該頁面的某些内容基於 維基百科原頁面位于 闪电狗 和 WikiFur一樣, 維基百科的文本可以在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下使用。
|
《闪电狗》(英语:Bolt、港译:超级零零狗、台译:雷霆战狗),由华特迪士尼制作并于2008年发行的美国电脑动画喜剧电影,电影的剧情讲述一只名为波特(Bolt)的白色德国牧羊犬因长期参与一电视节目的拍摄工作,以致角色上身,以为自己天生拥有超能力。他在一次拍摄时,因误以为他的小主人佩妮(Penny)被绑架,随即冲出摄影棚,展开了一次环游全美国的“营救”旅程。
这部电影是由曾参与过《花木兰》以及《变身国王》制作的克里斯·威廉斯(Chris Williams),以及曾参与过《星际宝贝》以及《熊的传说》制作的拜恩·霍华德(Byron Howard)两人共同执导,同时也是他们两人的第一部导演作品。
其英文原版的配音员包括了约翰·特拉沃尔塔、麦莉·赛勒斯、狄尔里奇·巴德(Diedrich Bader)、尼克·史威森(Nick Swardson)、葛瑞格·杰曼(Greg Germann)、苏茜·伊斯曼(Susie Essman)、麦坎·迈道尔(Malcolm McDowell)、克莱儿·荷特(Claire Holt)和马克·华尔顿(Mark Walton)等人。台湾版本则安排了王伟忠及林郁智(艺名“纳豆”)等人配音,香港版本则有张学友、王祖蓝等人负责配音。
如同几部迪士尼之前使用电脑绘图制作的动画电影,包括《四眼天鸡》和《拜见罗宾逊一家》等,《闪电狗》也有以3D的形式在具备3D萤幕的电影院中上映。
目录
剧情简介[编辑]
一只名叫波特(Bolt)的白色的德国牧羊犬是一个大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中的主角,而他的主人佩妮(Penny)同时也在这个电视节目中演出他剧里的主人。在节目中,波特有着各式各样的超能力,包括了力大无比、飞快的速度、能由眼睛发出炙热的光线和几近无敌超声波武器“狗吼功”(super bark),并且不断阻止卡里科(Calico)博士的邪恶计划。然而,剧组的人员一直不让波特知道其实这一切都只是演戏,也因为这样,波特一直不知道他所有的超能力其实都是假的。
一次意外,波特在纽约走失了。在回家的途中遇上的黑猫咪咪(Mitten)和波特的忠实粉丝仓鼠阿諾(Rhino,又译仓鼠阿諾),过程中一次一次的冒险使波特觉醒自己是没有超能力的,亦加深了对咪咪和阿諾的感情。它们乘坐过不同的交通工具,有火车、货车、旅行车、运泥车,经过数月后终于回到片场。此刻佩妮因(假)波特怯场慌乱发生火灾意外,波特知道佩妮有危险,马上冲入片场找到佩妮,但四处已陷入一片火海中,波特带佩妮逃亡至通风口,不过佩妮倒下不能走了,波特向通风口咆哮“狗吼功”,消防员才发现救他们出来。送医时佩妮母亲对经纪人仍一副势利嘴脸感到愤怒、不再让女儿演出,所以节目安排主人脸部伤势严重得整容的剧情来换角。除波特重回佩妮怀抱外,咪咪和阿諾也被她收养而在一起。
配音[编辑]
配音 | 角色 | |||
---|---|---|---|---|
美國 | 台灣 | 香港 | 中國大陸 | |
约翰·特拉沃尔塔 | 王偉忠 | 張學友 | 商虹 | 波特(Bolt) |
蘇茜·伊斯曼(Susie_Essman) | 汪世瑋 | 劉玉翠 | 王博 | 咪咪(Mittens) |
馬克·懷頓 Mark_Walton_(story_artist) | 林郁智 | 王祖藍 | 張遙函 | 阿諾(Rhino) |
麥莉·希拉 科洛·莫瑞兹(幼年) |
王羚 王嘉(幼年) |
葉子琦 | 張曄子 | 佩妮(Penny) |
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 康殿宏 | 龔國強 | 茅菁 | 卡里科博士(Dr. Calico) |
尼克·斯旺森 | 布萊克(Blake) | |||
狄爾里奇·巴德 | 姜先誠 | 張錦程 | 退休的貓(Veteran Cat) | |
格雷格·格曼 | 于正昌 | 李忠強 | 經紀人(The Agent) | |
詹姆士·利普頓(James_Lipton) | 王希華 | 張錦程 | 導演(The Director) | |
蘭迪·沙瓦吉 | 沙格(Thug) | |||
凱莉·瓦格倫(Kari_Wahlgren) | 劉小芸 | 明蒂(Mindy) | ||
格蕾·德莱勒 | 龍顯蕙 | 蘇青鳳 | 佩妮的媽媽(Penny's Mother) | |
J·P·曼諾克斯 | 湯姆(Tom) | |||
布萊恩·斯泰潘內克 | 馬丁(Martin) | |||
約翰·迪·馬吉歐 | 沙爾(Saul) | |||
珍妮·路易絲(Jenny_Lewis) | 代理導演(Assistant Director) | |||
周寧 姜瑰瑾 夏治世 劉安 王辰驊 曾詩淳 陳旭昇 劉鵬傑 王俊博 蘇振威 陳午明 |
古明華 李建良 李鎮洲 湯俊明 潘燦良 羅君左 葉心怡 覃恩美 謝月美 賴芸芬 邱萬城 邵美君 郭碧珍 鄧偉傑 鄭佩嘉 陳旭恆 高翰文 |
製作[编辑]
開發[编辑]
一開始,這部電影原本計畫之名稱為《美國狗》(American Dog),且由克里斯·桑德斯執導。後來,桑德斯卻被克里斯·威廉斯(Chris Williams)和拜倫·霍華德(Byron Howard)兩人從這部電影的計畫中被取代[1]。這部電影原本預設的劇情為敘述一隻名叫亨利(Henry)的電視明星狗有一天突然發現牠和另外一隻獨眼貓以及一隻巨大的兔子一同被困在內華達的沙漠地區,那隻貓和兔子都在各自尋找新的住處,但亨利卻以為自己還在拍攝電視節目的片廠。2006年,約翰·拉薩特成為迪士尼的創意總監(Chief Creative Officer)之後,和一些來自迪士尼以及皮克斯的導演看了這部電影早期的片段,並給了桑德斯一些建議,告訴他如何能夠改善劇情的想法。根據拉薩特的說法,桑德斯後來是因為拒絕參考拉薩特以及導演們的建議而從計畫中被取代的。拉薩特曾評論道:「桑德斯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人,只可惜他卻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才華。」[2]。在桑德斯離開這個計畫之後,原本的片名就被更改了。雖然一般來說一部電腦動畫電影的製作時間為四年,但電影的製作小組獲命必須在18個月之內完成作品[3]。2007年6月8日時,迪士尼正式公布這部電影的名稱為《雷霆戰狗》,並且將會在2008年11月21日以3D的形式首次發行上映[4][5]。
動畫[编辑]
這部電影的畫風是受到愛德華·霍普的畫作以及模板:Link-en(Vilmos Zsigmond)的攝影風格之靈感而形成的[6]。這部電影的動畫用到了非真實感繪製技術(NPR),使其能夠達到特殊的視覺效果,之後迪士尼的3D動畫電影均採用了這種技術。而為了使這部電影達到其3D背景能夠看起來像是手繪的效果,迪士尼的動畫家利用了一個特別為這部電影之製作而設計的專利科技來進行處理[7]。
波特(Bolt)這個角色是一隻白色瑞士牧羊犬[8],對於動畫家選擇這個品種的原因,角色設計組長喬·莫希爾(Joe Moshier)說道:「牠們(白色牧羊犬)有一對很長的耳朵,而那正是我想要在畫作中強調的特色,好讓動畫家們能夠輕易的表達出波特這個角色強烈的肢體動作。」[8]。
塑膠球中的阿諾(Rhino)這個角色的設計構想則是來自製片主管約翰·拉薩特的寵物毛絲鼠,牠也曾在製片過程中被帶到製片廠供動畫家們參考[9]。
原聲帶[编辑]
《雷霆戰狗》這部電影的音樂是由約翰·包威爾譜寫的,[10] 而其原聲帶中包括了電影中的配樂以及兩首原創歌曲:一首是由電影配音員中約翰·屈伏塔和麥莉·希拉合唱的「I Thought I Lost You」(曾於2009年被提名第66屆金球獎中的最佳歌曲獎),另一首則是模板:Link-en(Jenny Lewis)演唱的「Barking at the Moon」[10] 原聲帶的發行日期是2008年11月18日。[11]
雖然這部電影中也有一首摩托頭所演唱的歌曲,但是那首歌並沒有在原聲帶中出現。摩托頭的歌「Dog-Face Boy」(來自於他們的專輯《Sacrifice》)曾出現在電影中的一個片段:在一個郵件室中,一位正在用耳機聽這首歌的郵差無意中把裝著波特的大紙箱放上了卡車,運送到了紐約市。[12]
- I Thought I Lost You
- Barking at the Moon
- Meet Bolt
- Bolt Transforms
- Scooter Chase
- New York
- Meet Mittens
- The RV Park
- A Fast Train
- Where Were You on St. Rhino's Day?
- Sing-Along Rhino
- Saving Mittens
- House on Wheels
- Las Vegas
- A Friend in Need
- Rescuing Penny
- A Real Life Superbark
- Unbelievable TV
- Home at Last/Barking at the Moon (Reprise)
發行[编辑]
上映[编辑]
第一部《雷霆戰狗》的預告片曾於2008年6月27日時出現在《瓦力》的片頭。第二部預告片則是於同年10月3日出現在《比弗利拜金狗》的片頭。另外一部特別預告片則是於10月24日《歌舞青春3:畢業季》放映前出現在螢光幕上。
這部電影的首映會是於2008年11月16日在洛杉磯的酋長戲院(El Capitan Theatre)舉行,參加的人包括了約翰·屈伏塔、麥莉·希拉、麥坎·邁道爾(Malcolm McDowell)、狄爾里奇·巴德(Diedrich Bader)、尼克·史威森(Nick Swardson)、葛瑞格·杰曼(Greg Germann)、模板:Link-en(Susie Essman)以及藍迪·沙比治(Randy Savage)等人。
在2006年12月時,約翰·拉薩特曾宣布所有將來迪士尼發行的電影作品都會加映一部短片。而這部電影加映的短片則是由皮克斯製作的《汽車總動員》延伸作品《東京脫線》(Tokyo Mater),內容敘述拖線(Mater)和閃電麥坤(Lightning McQueen)來到日本東京比賽的故事,劇情則是改編自電影《玩命關頭3:東京甩尾》。然而在大陆公映时,并没有加映这部短片。
家庭電影[编辑]
《雷霆戰狗》的第一次光碟發行是在2009年3月22日。第一次於美國發行的格式為藍光光碟(區碼A),其中包含了普通版本以及數位版本的內容;單光碟版DVD以及特別版DVD(包含數位版本)則是隨後在3月24日發行(區碼1)[13]。這是首部發行於家庭劇院時以藍光光碟先於DVD的電影[14]。這部電影在英國則是於2009年6月15日藍光和DVD版本同步發行[15][16]。
除此之外,在DVD以及藍光版本中,還有一部附加的短片《模板:Link-en》(Super Rhino)[17]。
這部電影直至2009年底為止總共銷售了約458萬份DVD,收入約為8101萬美元[18]。
同其他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该作于2019年11月12日作为首发阵容上线Disney+。
評價[编辑]
影評[编辑]
這部電影在爛番茄網站上基於177篇評論獲得了89%的好評[19]。在另外一個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則是基於29篇評論獲得了67%的分數,被歸在該網站的「普遍良好評論」類別下[20]。
《電視指南》的佩里·西伯特(Perry Seibert)給了這部電影4顆星中的3顆,並評論:「它是能夠讓目標觀眾——孩子們以及陪伴他們觀賞的家長們都能夠樂在其中的一部電影。它將生動刺激的動作、動人溫馨的劇情以及風趣搞笑的角色融為了一體,進而使得《雷霆戰狗》成為了迪士尼家庭電影的歷史上非常偉大的一部作品。」[21]。《The A.V. Club》的塔莎·羅賓森(Tasha Robinson)則給了這部電影B+的分數,說道:「《雷霆戰狗》是迪士尼近年繼《星際寶貝》以來第一部看起來仍然保有以往迪士尼風格的電影,而不會讓人感覺過於極端的誇張和耍新花樣。除此之外,這部電影還強烈地帶有皮克斯作品的風格。」[22]。《洛杉磯時報》的模板:Link-en(Kenneth Turan)將這部電影以《楚門的世界》作為比喻,評論道:「《雷霆戰狗》一樣也擁有非常奇妙的劇情,它就有如家庭動畫版本的金·凱瑞巨作《楚門的世界》一般。」[23]。
票房收入[编辑]
在上映後的第一個週末,這部電影以第三名的成績獲得了約2622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僅次於《暮光之城》以及《007量子危機》[24]。到了第二個週末,這部電影則是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了相較於上週有1.4%增加的收入,僅次於《模板:Link-en》(Four Christmases)[25]。直至2009年11月1日为止,這部電影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獲得了約1.14億美元、其它地區約1.99億美元,以及全世界總共約3.13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獎項[编辑]
年份 | 獎項 |
---|---|
2008年 |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入圍) |
2008年 | 安妮獎最佳動畫片獎 |
2008年 | 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片獎 |
2008年 |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片獎 |
2008年 | 金球獎最佳動畫片獎 |
2008年 | 網路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片獎 |
2008年 | 美國製片人公會最佳動畫片獎 |
2008年 | 衛星獎最佳動畫或綜合媒體片獎 |
2009年 | 2009年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動畫片獎 |
電子遊戲[编辑]
《雷霆戰狗》曾經於2008年11月18日發行過一套電子遊戲,適用於Nintendo DS、Wii、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3、Xbox 360以及Microsoft Windows,同時也支援手機。遊戲的劇情焦點是放在波特虛幻的電視影集生活中,而非電影中現實世界故事的劇情。一部叫做「RhinoBall」的遊戲後來也透過了苹果的iTunes Store發行成為適用於iPhone OS的應用程式。
参考资料[编辑]
- ↑ Amid Amidi. Toy Story 3 and American Dog News. CartoonBrew.com. February 7, 2007 [2007-03-05] (原始内容存档於2007-09-27).
- ↑ Laura M. Holson. He Runs That Mickey Mouse Outfit. NewYorkTimes. March 4, 2007 [2007-03-05].
- ↑ Disney Learns Lessons From Pixar.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27, 2008 [2009-05-21].
- ↑ Coming to Theaters - Bolt. UltimateDisney.com. June 8, 2007 [2007-06-10].
- ↑ Garth Franklin. Disney Announces Summer 2009 Lineup. Dark Horizons. June 8, 2007 [2007-06-10].
- ↑ Silas Lesnick. Behind the Scenes of Disney's Bolt. Coming Soon. September 15, 2008 [2009-05-21].
- ↑ Joe Strike. Disney Taps Deep Into DNA In Unveiling Animation Slate.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April 9, 2008 [2009-05-21] (原始内容存档於2009-02-10).
- ↑ 8.0 8.1 Dave Smith. Ask Dave: The Ultimate Disney History Expert. www.disney.com/d23 [2009-06-17] (原始内容存档於2009-06-17).
- ↑ Brooks Barnes. Mark Walton, The Voice Behind the Drawing Board.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4, 2008 [2008-11-16].
- ↑ 10.0 10.1 Walt Disney Records Presents th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BOL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Ibtimes. November 14, 2008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於2009年2月4日).
- ↑ Bolt. Amazon.com [2008-11-15].
- ↑ Bolt. EddieTrunk.com. November 18, 2008 [2008-11-22].
- ↑ Bolt Blu-ray/DVD/Digital Copy Combo Coming March 22. comingsoon.net. January 21, 2009 [2009-02-16].
- ↑ Bolt Blu-ray bows two days before DVD. Video Business. January 22, 2009 [2009-03-25].
- ↑ Argos Entertainment. May 2009 [2009-05-30].模板:Dead link
- ↑ Bolt - The official DVD website. 華特迪士尼 [2009-05-30].
- ↑ An Afternoon at the House of Mouse. TAG Blog. October 27, 2008 [2008-12-12].
- ↑ Top-Selling DVD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
- ↑ Bolt Movie Reviews, Pictures. 爛番茄 [2008-11-23].
- ↑ Bolt (2008). Metacritic [2008-11-23].
- ↑ Bolt Review. 電視指南 [2008-11-22].
- ↑ [http://www.avclub.com/articles/bolt,2667/ Bolt | Film | A.V. Club]. The A.V. Club. November 20, 2008 [2008-11-21].
- ↑ Review:"Bolt" - Los Angeles Times. 洛杉磯時報 [2008-11-22].
- ↑ Weekend Box Office Results for November 21-23, 2008. Box Office Mojo [2008-11-23].
- ↑ Bolt (2008) - Weekend Box Office Results. Box Office Mojo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