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肢
肢體(limb)為與生物體以關節連接、或具有攫取能力的附屬構造,後者例如章魚的觸手或是某些種類猴子的尾巴。腿(leg)則是將生物體從地面抬起、具有移行運動能力的肢體。
肢體的構造特化因應功能而起,例如人類上肢末端特化為手、海豚前肢特化為泳肢;同時也會有蹄、爪、蹼、掌墊等特殊肢體附器產生。
大部分動物的肢體功能為移行運動,即包括行走、跑步、登越等。某些動物能夠以前肢或上肢進行搬運或操作物體,甚至某些動物的後肢或下肢也具備相似的能力。不過腿足數與肢體數沒有絕對關連,在不同環境下,生物體可能採取不同的足肢移行方式。藝術作品中亦可見到各種變形組合。
目录
四足類[编辑]
四足類(tetrapod)在生物學上定義為具有四條腿足或似腿附器的脊椎動物,包括兩棲類、爬蟲類、恐龍/鳥類、以及哺乳類。各部的肢體又可依身體站立型態作命名區別。以人類為例,人類四肢區分手臂為上肢、腿足為下肢;而以貓狗為例,四肢可分為近頭端的前肢與近尾端的後肢。
四足類可能為二足、四足、或甚至五足。
二足[编辑]
以後肢(或腿)進行二足步行的生物體稱為二足(biped)。二足的典型移行運動包括行走、奔跑、跳躍等。
二足舉例有小型鳥類、袋鼠、某些恐龍、以及人類;大多為陸地生物。且二足必須支持直立軀體,與四足相較之下對於平衡能力的要求更高,不過像人類的蹠行或像鳥類的趾行都是可能的站姿。
某些非二足動物在特殊環境下會有偶發二足的移行模式,例如六足的蟑螂也會以二足奔跑。
四足[编辑]
四肢(四條腿)皆用以移行的動物稱為四足(quadruped)。多數陸地步行的動物都是四足,但鳥類、人類、昆蟲等大多不是四足。非四足類動物也有可能是以四足移行,例如螳螂;而有些鳥類在陸地匍匐誘敵的時候也會使用翅膀移動,可以視為四足的特例。
五足[编辑]
五足為特指袋鼠科肢體模式的術語。袋鼠科是以跳躍為主要移行運動的大型動物。
除了四肢(分別成對的上肢與下肢)以外,袋鼠科粗壯的尾巴被視為特化的第五肢,能提供支持與平衡的作用。
非四足類[编辑]
六足[编辑]
昆蟲所屬節肢動物的六足亞門(Hexapoda)是節肢動物門中已知物種量最多的族群,也是最常見六足(hexaped)生物。
昆蟲的胸部由三段體節構成,每段體節有一對足肢稱為胸足,每一足肢分五節。昆蟲的胸足特化、型態多變,具有複雜的功能。例如螳螂第一對胸足特化為鋒利的刀型,也因此只有四條腿的螳螂是四足而非六足。
大多數昆蟲在第二與第三體節背側會有翅膀。
八足[编辑]
節肢動物門蛛形綱(Arachnid)為常見八足(octoped)。包括蜘蛛、蠍子等。蛛形綱動物不是昆蟲,在頭與胸融合的頭胸部會有四對足肢,與昆蟲的不同還包括不具觸角與翅膀。
蛛形綱在頭胸部前端會有兩對特化的附器:鬚肢(pedipalp)與螫肢(chelicera),能提供輔助進食、防禦、甚至移行的功能。避日蛛(solifugae)的鬚肢能夠執行足肢功能,因此看起來就像有十隻腳。有些蛛形綱僅在若蟲期間出現第四對足肢,而成體只見六足。
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Octopoda)的章魚有八條腕足。不過由於章魚非陸行生物,通常不會稱其腕足為腳。
多足[编辑]
多足的(節肢)動物足肢型態與身體體節數相關,通常一段體節可以發育出附屬的一對肢體,不過並非所有體節都會有肢體發育。
例如節肢動物的十足目(Decapoda)包括螃蟹、蝦子等。胸部分八段體節,前三段有三對顎足(maxilliped),後五段有五對步足(pereiopod);腹部分六段體節,前五段有五對泳足(pleopod),最後一段有一對尾足(uropod)。
而節肢動物的多足亞門(Myriapoda)包括蜈蚣(centipede)、馬陸(millipede)等都是多足,不過足數從不到十隻到750隻都有。
藝術上的應用與變化[编辑]
單足[编辑]
自然環境中尚未發現以單足為肢體模式的生物族群,不過仍然有因為先天畸形或外傷導致必須以單足移行的生物體存在。一般認為單足的移行模式為跳躍。神話傳說中偶爾可見獨腳人此類單足幻想生物。
二足[编辑]
獸人角色常見設定為二足,即四足動物的擬人型。二足直觀的特徵為身體直立。而為了使設定合理化,常會將原型為趾行的四足動物修改為二足蹠行。
四足[编辑]
四足為常見哺乳類動物的足肢模式,但是像雙體獸這類的設定也會是四足。四足的前肢關節無法像二足的上肢(手臂)一樣並攏在身體外側。
六足類[编辑]
獸人或其他幻想動物的六足類包括:
- 雙體獸(上半軀體有一對上肢,下半軀體有四條腿)。
- 四足類附加一雙翅膀,例如飛馬。
- 原型為蝙蝠、鳥類等的二足獸人(兩條腿、兩條手臂、兩隻翅膀)。
- 昆蟲類的角色。
- 複型獸,將通常所見非六足類的形象繪為六足類。
八足類[编辑]
獸人或其他幻想動物的八足類包括:
- 附加一對翅膀的雙體獸(翅膀可能附在上半軀體或下半軀體)
- 下半軀體為六足的雙體獸
- 蜘蛛類的角色
- 複型獸,將通常所見非八足類的形象繪為八足類。
多足[编辑]
使用超過三對足肢行走的動物及定義為多足,因此像是下半軀體為六足的雙體獸也可歸為多足。
奇數足肢[编辑]
自然界尚未發現奇數足肢的動物,除非是畸形或受傷而必須截肢導致。而在幻想作品當中呈現的三足型態生物會有例如照相機三角架的腳。
雖然袋鼠特稱為五足,但是嚴格定義來說,他的尾巴不是腿,因此袋鼠不稱為三足。
其他附肢[编辑]
鳥類羽翼、蝙蝠翅膀這類與上肢同源的肢體附器,在計算時視同肢體;但昆蟲的翅膀為其外骨骼延伸,一般不納入肢體計算。而魔法產生肢體型態的靈氣、原先不存在而外加的機械構造等,在習慣上也不會當作是肢體計算。
已知生物的肢體主要以長條具關節的形式為主,輪狀或球狀具移行能力的構造不被視為生物體的自然部分。不過在漫畫表現的手法上,有時為了強調速度與平衡,快速奔跑的腿會以輪狀的軌跡表現。
解剖學 | |
---|---|
擬人型 - 擬獸型 - 雙體獸 - 嵌合獸 - 複型獸
| |
足肢
|
肢體數(四足類 - 六足類 - 八足類) - 腿數(雙足 - 四足 - 五足 - 六足 - 八足 - 多足)
|
趾行 - 蹠行 - 蹄行
| |
身體附器
|